一頭接上自來水管道,另一頭就能流出“潔凈安全的純凈水”?老百姓真的能源源不斷地喝上“益處多多”的純凈水嗎?今年3-5月,市質量技監局對本市桶裝飲用水進行了專項抽查,結果顯示,172種產品中合格率僅為60.5%。在近期的專項整治中,抽樣合格率已提升到了77.9%,但也意味著,仍有逾兩成的桶裝水因為菌落總數
近幾年來,隨著飲水機和純凈水的出現和流行,飲用水市場也魚目混珠。沒有健康證的工作人員、較簡易的過濾設備、來自廢品站的廢水桶都為純凈水打上了問號。
桶裝水的操作人員也是部分小作坊的隱患。沒有健康證,只要會使用簡單的設備就能上崗。吳先生透露,兩個人就能在小作坊水站里撐起一片天。一個負責裝水、接電話,一個則負責送水。有的則是在晚上制作水,白天就能統一送入用水單位。
生產設備簡陋,操作過程簡單,純凈水桶的衛生狀況更是令人堪憂。據悉,飲用水專用純凈水桶每只近30元,而一些小作坊式水站為了盡可能壓低成本,往往會從廢品回收站“淘金”,收購居民們丟棄的純凈水桶以次充好。
“有沒有更便宜的?”面對中國財經報記者的詢問,老板表示,較便宜的一種水桶叫黑純凈水桶,只要7元;稍微貴些的叫白桶,要12元。如果需要大量純凈水桶,可以先付訂金,過兩天來取。老板還說,一般都是供水站的人“指名道姓”采購這些桶,而且這些桶看起來和正規飲用純凈水桶沒有區別,“價錢便宜,也吃不死人”。
在廢品站附近的幾家水站中,吳先生一眼就捕獲了“黑桶”和“橡皮桶”的蹤跡,但中國財經報記者卻難以鑒別,因為外貌看上去,黑桶、白桶和專用桶并沒有太大差別,只是看似陳舊了些。在其中一家水站,
吳先生的指點下看到了混跡在一批專用桶中的一只黑桶。“你這里怎么還有黑桶?”面對詢問,店員忙不迭地搶過純凈水桶說:“這個純凈水桶已經壞了,早就不用了,放在外面忘了收。”
該水站除了自己品牌的純凈水桶外,還有“正廣和”、“斯巴克林”等各類品牌純凈水桶,而店員對此解釋說,這都是為了避免居民更換品牌后遭遇損失而收下的。這些桶裝水外全包上了該品牌的標識,但是都不規范,有的沒有保質期、生產日期等,有的干脆上面只有一個訂水電話,卻沒有廠家的監督電話。
隨后,前往浦東新區浦三路附近一家供水站。這家供水站只有大約10平方米,水站門口堆放著幾只舊水桶,房間右側堆滿了飲用水桶,幾乎占滿了整個空間,而房間內側被一道布簾遮擋住了。假稱在附近開設了一家新公司,每月需要300桶飲用水。店員一聽就來了精神。,供水站的老板是上海人,再轉包給他們,開了已經2年多了。
趁其不備,中國財經報記者將簾子挑開一看,這才發現桶裝水制作車間就在簾子后面,一個店員正往水桶內灌水。一根橡皮管連接著自來水管,而機器下方就放著水桶接水。
據悉,就在這個小小水站,一天的“生產”量可以達到1000桶,旺季生產量還會成倍增長。“老板為了追求速度,降低成本,很負荷運轉過濾網。”吳先生告訴中國財經報記者,過濾網在消毒過程中是主角,為了保證桶裝水的質量,過濾網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一般在1000桶以內具有消毒的效果,很過1000桶,消毒的作用就越來越低。但是,到了旺季,一張過濾網往往要過濾1500-2000桶水。這很負荷消毒的500-1000桶水,消毒效果可想而知。
小作坊生產的飲用水流向何方?10月18日,中國財經報記者在浦東新區南碼頭地區一連走訪了四家水站,其中2家是小作坊供水站,另外2家則是飲用水配送站點,作坊式供水站的供應對象大都是居民飲用水。
浦三路一家供水站的店員告訴,附近小區居民的飲用水都是由他們供應從南碼頭路上的一家供水站了解到,來此訂水的絕大多數是附近居民,在夏天等旺季時,往往一個月就要消費將近2000桶飲用水。
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純凈水的時候要選擇知名的品牌,不要圖便宜去購買一些便宜的水,那些便宜的水都是對身體有影響的,還有就在在選純凈水桶的時候要喧雜有保質期的那種,純凈水桶的保質期是3年以上。
小編:張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