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于桶裝水的污染問題,很多市民首先想到的是水質有問題,其實,在桶裝水的污染問題上,只有很少數是水質問題,大部分則是其他因素帶來的二次污染,本文就一些桶裝水的污染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解決建議。
材料與方法
根據統一設計的5種桶裝水飲用過程衛生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用戶情況、機型、使用年限、飲水類別、飲用時間、出水口清潔度、洗消情況及建議、現場采樣等。進行入戶現場詢問、檢查, 并在常溫出水口采樣送檢, 分別按國家純凈水GB17324、生活飲用水GB5749、礦泉水GB8537 標準中細菌總數指標進行檢驗、評價。
結 果
1 合格率
48 戶飲水機都為單熱型, 98%使用桶裝水規格為19L, 水質感官較好, 但微生物很標率高, 其中細菌總數平均合格率僅25%, 低于市售原裝桶裝水80%以上的合格率; 純凈水、天然水、礦泉水間的合格率較接近, 經檢驗無顯著性差異 , 但季節性的差異較大, 其中1 月份檢測合格率為29% , 8 月份為5% 。
2 單位和居民住戶調查情況
單位飲用的桶裝水合格率為10% 居民住戶為81% , 兩者比較, 無顯著性差異 。這和居民住戶的飲用周期稍長有關, 本次調查顯示: 居民住戶的平均飲用周期為9 天, 單位為7 天。
3 合格水分析
從調查發現12 戶合格的桶裝水中, 3 天內的占75%, 和相關的報道基本一致。這也是大多推薦的3 天較佳飲用期相勿合; 但實際飲用情況的差異性很大, 較長的甚至很過一個月。另外, 目前桶裝水的保質期一般為30 天, 這種無視與飲水機聯用的事實, 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而且標簽上也沒有警示性說明, 客觀上給用戶帶來種種誤解。
討 論
改進飲水機的材質和水路結構, 這是提高和改善桶裝水衛生質量的關鍵。目前, 飲水機內膽一般為開放式的中間儲水罐, 都存在結構死角, 長期積水, 特別是內膽表面受到環境的污染, 致使微生物大量滋生, 如果飲水機使用時間越長, 其內部污染越嚴重, 越易污染飲水。因此, 建議內膽材料中加入抑菌材料, 對與水接觸的內膽表面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并安裝有紫外燈、臭氧發生器。在飲水機的空氣進口處安裝過濾裝置, 如海棉、活性炭、微濾膜等, 以防止飲機對桶裝水的二次污染。定期進行對飲水機和純凈水桶清洗消毒, 并控制飲用時間。由于桶裝水在飲水機上飲用時, 空氣一般直接進入水中, 一經飲用, 就一直暴露于空氣中, 用去多少水, 就會有等體積的空氣進入桶內, 而空氣中有大量的各種微生物、灰塵、油煙、汽車尾氣等污染物, 飲用水很易受污染; 隨著周圍空氣的清潔度越差, 使用時間越長桶裝飲用水污染越嚴重。
飲用戶對水的品牌意識較強, 而對飲水機內膽的清洗、消毒十分忽視。調查中只有近1/ 3 的用戶在飲用中偶爾洗消過, 但大多數用戶也是隨便清洗一下, 根本達不到專業清洗的衛生安全要求。因此, 建議每季洗消1 次, 這是目前飲用過程中急需補救的工作。特別是送水商要樹立這種售后洗消服務的意識, 積很推廣應用洗消技術, 促進用戶的衛生自律; 共同維護桶裝水的健康飲用行為。另一方面, 上市供應的桶裝水規格要多樣化, 特別是小規格的, 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選擇飲用, 便于控制飲用周期。建議設置桶裝水警示性標志。因為桶裝水屬于非一次性飲用, 它是以飲水機為介質的一個持續飲用周期, 現行桶裝水保質期一般是指未開啟使用、靜止狀態的保質期限, 不能真實地反映飲用過程中的動態衛生質量。建議設置警示性標志, 如:開啟后請在7天內飲用、為保持水質請定期清洗飲水機等字樣; 筆者認為目前不失是一種較為科學、務實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