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水行業里,桶裝水桶的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黑桶”、“廢舊桶”也不時出現,有關專家認為,純凈水桶同收再利用的做法存在多種安全隱患。記者昨日獲悉,廣東省輕工業協會帆裝飲用水專業分會目前已經向省質監部門申報了《聚碳酸酯(PC)飲用水桶》的地方標準。
水行業仍存在黑桶廢舊桶現象
據了解,黑桶、廢舊桶在目前水行,業里仍時有發生。今年隨著桶裝水原材料價格上漲等造成的成本壓力,有業內人士認為,黑桶、廢舊桶在行業內的使用量可能會增加。而在早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調查“毒奶瓶”事件中,記者在廢舊塑料的主要供應地浙江慈溪采訪時,在當地較大的龍云塑化有限公司老板稱,回收塑料垃圾很多都被賣到義烏等地做了奶瓶,還有一部分被賣給了桶裝水容器生產廠。由此,“黑桶”現象再度引起人們關注。
此外,在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一些中、小水企對純凈水桶的管理并不規范。按照業內對水桶質量的監測統計數據,通常一個水桶在周轉使用約 60 次之后就應該被淘汰,這還要視水桶在儲存、運輸情況而定,有些水桶的周轉次數可能還要低。然而,一些企業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本該淘汰的廢舊桶仍在大量使用,而報廢桶往往容易滋生細菌,對桶裝水造成新的污染。另一方面,有破損的水桶也被一些中小企業和生產桶廠家回收,仍然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
水桶回收反復使用存在隱患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水企對于水桶的質量監控,較嚴格的一個環節是在購入新桶時,在購桶前,企業會要求供應商提供該批次桶具體的檢測報告;但新水桶投入使用后,對回收水桶的管理則處于淺表檢測,如水桶回收后,企業檢測的只是該桶是否已疲勞老化,桶有沒爆裂、漏水、破損等,以及聞其味道、看顏色是否受外來污染等。但對于較深的質量監控卻沒有,這些都使桶裝水桶存在安全隱患。
去年,衛生部已回復函礦泉水瓶等不能重復使用,不能回收后重新灌飲料、水。而且,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裝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據悉,目前類似于支裝水、飲料瓶的塑料,大多是一次性使用。回收碾碎做回料后,一般不再使用到食品級塑料里。
昨日,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水行業內,桶裝水桶回收再用已是約定成俗,這其實是不對的,水桶回收后再用,經消毒、清洗也許能達到衛生標準,但這不等于能達到產品質量標準,次使用桶的質量能保證,第二次、第三次使用能保證桶的質量好嗎?桶的物理性能、化學毒理性能有保證嗎?一般PET桶使用久了,有些有害物質就會溶解出來。舉個例,舊桶的顏色淺了,其實是因為有些顏料、工業劑溶解、釋放出來,溶解到水里了。
回收再使用標準缺失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水行業甚至別的食品行業,包裝容器回收再利用普遍,主要是我國現還缺失對食品用塑料制品的二次使用標準。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造成廢舊水桶很期服役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國內對桶裝水桶并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據介紹,1990年,衛生部頒布了《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衛生管理辦法》,明確禁止使用廢棄塑料和工業原料制造塑料食品容器,此后又頒布衛生標準,對增塑劑的種類、使用范圍和較大使用量都有明確規定。這些大多都是針對塑料容器的質量安全方面,而對使用年限,則并沒有明確規定。某水企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言,國家對水桶可用多久、用到何種程度就淘汰并沒有規定,一般企業對水桶的淘汰均根據自己企業標準而定。
據悉,廣東省輕工業協會瓶裝飲用水專業分會目前在參照企業標準和歐盟的 PC 桶的產品標準基礎上,草擬了《聚碳酸酯(PC)飲用水桶》的標準。現該標準已經向省質監部門申報了。
淄博思源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報道